德国国家德比在众人期待中如期而至,而这场较量可谓看点十足。
拜仁此前在各条战线收获了 7 连胜,并且每场比赛都能实现零封对手,着实令人惊叹。队中的中卫 “金鱼组合” 以及后腰的 “68 同城” 组合,此前饱受争议的风评也开始逐渐逆转了。这背后是何缘由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得感谢一下巴萨呢。正是之前被弗里克执教的球队一顿 “教训”,孔帕尼这才改变思路,放弃了后防线那种无限上抢的激进战术打法。
再看多特这边,整个 11 月打出了 4 胜 1 平的不错战绩。尤为关键的是,沙欣改变了以往那种为了传控而传控的略显温吞的执教风格,如今球队在高位压迫以及后场快速出球方面,突然变得有声有色,就连詹也在替补席上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位置。那这一改变是从何时开始的呢?似乎是在泰尔齐奇发布了那两期带着多特征战欧冠的战术视频之后呢(此处略带调侃之意)。
总之,在高人的 “指点” 之下,两支球队都慢慢找到了更为理想的攻守平衡状态。可谁能想到,到了这场比赛赛前,双方却又各自出现了一些状况,使得原本的平衡有所动摇。
拜仁这边,奥利塞和科曼选择轮休,格纳布里身体欠佳,于是在边锋位置上启用了萨内和特尔。这对边锋组合呀,真可谓是一对 “抽卡组合”,不过两边的 “运气” 却大不相同。右边的萨内表现就如同抽奖一般,时好时坏,结果常常是神鬼神鬼神鬼鬼;左边的特尔呢,多数时候表现欠佳,呈现出鬼鬼鬼神鬼鬼的状态。
多特这边也不省心,在萨格勒布那如同溜冰场般的场地上,布兰特受伤了,顶替他首发的格罗斯,其实更适合中前卫的位置。在 4141 的阵型里,他和恩梅加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充当枢纽角色,可他在快节奏的比赛中处理球的速率总是显得有些跟不上趟儿。
如此一来,大家便开始纷纷猜测,这场比赛究竟会是谁站出来一锤定音呢?是拜仁的凯恩还是多特的吉拉西能够天神下凡般地改变战局?是萨内还是吉滕斯能凭借一招鲜的本领力挽狂澜?亦或是金玟哉抢断后一条龙直捣黄龙,形成半单刀的绝佳机会…… 等等,这都是些什么情况呀?!
没错,虽说现在的拜仁不至于让两个中后卫同时冲到对方半场去参与进攻了,但高位压迫的战术肯定是不能舍弃的。金玟哉和于帕梅卡诺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只要有一人安心留在后方进行防守,另一人就能瞅准时机,偶尔像 “于大宝” 一样杀到前场去参与进攻。
只可惜呀,金玟哉太过谦让了,拜仁在开局就错过了上半场最好的得分机会,而且这竟然还是他们这半场仅有的两次有威胁的进攻之一。另外一次有威胁的进攻,是萨内接到凯恩的横传后,来了一脚标志性的内切爆杆射门,不过也没能改写比分。
上半场拜仁其余的进攻呀,真的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很难看出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进攻思路,恐怕场上的球员自己心里也是一头雾水吧。
而对于多特来说,比赛中很快就迎来了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安东受伤了,只能被聚勒替换下场;好消息则是,当他们开始重点盯防拜仁的右路时,施罗德贝克频繁地拉边去协助本塞拜尼,使得本塞拜尼可以绕前截断球路。这么一来,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 萨内仿佛隐身了一般,拜仁的进攻也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接下来,多特就舒舒服服地打起了转换进攻。恩梅加在场上的表现堪称亮眼,那状态仿佛比博格巴还要 “亚亚 - 图雷”,每次大家都觉得他动作慢要丢球的时候,他总能凭借那双大长腿,巧妙地画出一个圈,瞬间变出转身后的大片空间。尽管球队在中路缺少进一步推进的力量,但吉拉西凭借一己之力,扛着对方两名中卫,硬是能扯出供两个速度型边锋如 “猪突猛进” 般冲击的空间。拜尔所在的那一路防守任务较重,顺足边锋接球后,主要是往肋部送出直塞球。至于吉滕斯嘛,德甲球迷们都知道,他踢球向来没什么花花肠子,不管接球的时候处在什么位置,反正最后总会找机会刷一脚射门。
比赛进行到 27 分钟的时候,施罗德贝克又一次拉边防守成功,并且顺带送出了一脚长距离直传。吉滕斯漏球转身之后的三秒,莱默尔似乎体会到了巴尔特拉曾经的那种无奈。接着,大家都猜对了这会是一次一路狂奔式的进攻开头,却和诺伊尔一样,猜错了最后的结局。吉滕斯没有选择内切兜远角,而是逆足直接爆抽一脚,球进了!多特蒙德 1 - 0 领先拜仁慕尼黑。
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呀!就如同萨内和特尔不可能同时抽到 “神卡” 一样,多特这边刚进球没多久,拜仁这边凯恩就受伤了,没办法继续坚持比赛。
在那个时刻呀,我心里就在琢磨,孔帕尼会不会提前换上科曼,让特尔改打中锋呢?又或者派上奥利塞,让他和萨内其中一人去左路呢?再不然就是启用格雷罗,直接把戴维斯前提到前面去。结果现实却让我 “打脸” 了,出场的竟然是穆勒。我又接着想,难道穆勒会去前腰位置,然后让穆夏拉拉边?结果再次 “打脸”,穆勒打的就是中锋位置呀。
哎,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就连青春版穆勒都时常难以驾驭的位置呀,如今这慢速版穆勒又能怎么样呢?结果就是和萨内一样,在场上仿佛隐身了一般。再加上基米希回撤到后卫线帮忙出球,格雷茨卡时刻提防着恩梅加,这就导致穆夏拉得大量地跑到左后场才能接到球。如此一来,前边的进攻重心自然而然就集中到了剩下的那个男人 —— 特尔身上了。
而特尔在场上的操作就像是陷入了一个无限循环之中,先是往内线拨一下球,看似要内切了;可紧接着第二步,他却并不内切,只是想横传一下;等到第三步,大家就会看到 —— 哎,我球呢?球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没了。
直到下半场,拜仁曾经那辉煌的边路进攻才总算有了些许起色,这背后是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沙欣虽然没能复刻之前对阵皇马时那种 “拿下所有反击点” 的神奇操作,但下半场还是让出了大量的球权,球队的控球率从上半场的 43% 一路跌到了比赛结束时的 32%。当然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理解,毕竟多特的阵容厚度有限,上半场那种依靠高速转换打反击的战术,如果想一直坚持下去,球员的体能迟早得崩溃呀。所以说,沙欣没能找到更合适的备用方案来保住领先优势,只能选择退守了。
另一方面,拜仁获得了更多控球方面的优势后,其他位置的球员终于有机会进入到肋部区域了,要知道之前因为边锋没办法实现一对一突破,这个关键地带一直都打不开呀。
比如说穆夏拉,他从回接包办到前插进攻,还要完成连停带过、护球喂饼等一整套操作,结果穆勒瞄了半天,一脚射门却打中了科贝尔,没能改写比分。
再比如说莱默尔推进的时候终于引走了施罗德贝克,然后直塞给了处在空位的萨内。刚看到这一幕,大家正想夸萨内观察到了科贝尔封住了近角,舍得用右脚干点儿除了走路之外的事儿了,结果下一秒又让人觉得,哎,要不你还是用左脚爆抽算了,这脚射门最终也没能取得进球。
转过头来,多特在下半场为数不多的高效反击中,拜尔送出了一脚力量和弧度都恰到好处的直塞球,只可惜萨比策在面对诺伊尔和吉拉西的 “选择题” 时,竟然把球温柔地捅给了旧主拜仁,错失了绝佳机会。
就这样,经过 60 多分钟你来我往、互相浪费机会的过程,比赛正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双方开始比拼后备力量了。
拜仁这边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了,有速度又有对抗能力的博埃换下了莱默尔,而且他一有机会传中,那可是毫不拖泥带水,至于有没有高点去争顶,那就是后话了。科曼替换下了那个总是 “拨球” 的特尔,上场之后该突破就突破,该传球就传球,能不能过得去人那都是另外一回事了。
多特这边又能如何应对呢?“边锋终结者” 莱尔森虽说单防能力很强,可面对多人的冲击,也在不断地消耗着自己的体能,吃到黄牌后只能无奈地被沙欣换下。取而代之的是杨 - 库托,可这位边后卫出场后,全队守了 20 分钟,他所有的防守数据竟然依旧全是零,着实让人有些无奈。
还有吉滕斯实在是跑不动了,只能换上一个似乎并不太适合当时场上裁判那种闭眼 “端水”、差点酿成互殴局面的马伦。
孔帕尼这边还能继续加码,派奥利塞换下了拼杀许久的金玟哉,阵型也变成了基米希拖后的 4141。不过这前面的阵容,说得好听点是有五大攻击手,说得不好听那就是没一个正经前锋呀。
好在最后时刻,靠着堆人数,竟然堆出了一个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结果。萨内主罚任意球,那球就像打保龄球一样滚了出去,随后分边再给奥利塞传中。也许是聚勒倒在地上影响了对方的站位,恰好就在右中卫的防区,出现了一出 “鹿顶记” 般的场面,球进了!
在这场比赛中,组织、突破、传球、抢点,在凯恩不在场的情况下,穆夏拉承担起了终结比赛的重任,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就这样,主场保持不败的拜仁和客场不败的多特,两位似乎只要完成平局任务就皆大欢喜的主教练,也算是各取所需了。
沙欣确实在成长,要是给他一个健康的布兰特和阿德耶米,让他再多研究研究战术,多借鉴借鉴别人的经验,说不定真的能捏造出一个更能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战术体系呢。而孔帕尼对于进攻线的排列组合,也差不多该得出个结论了,凯恩没有合适的替补,这也不能全怪他,只是那赖以生存的边锋组合呀…… 至少萨内和特尔这个组合,就好比抽卡没保底一样,表现实在是太不稳定了。